近期,一场声势壮大的教学竞赛在全校范围拉开战幕,来自各二级学院各个专业的500余名青年教师(45岁以下)响应并参加了比赛。竞赛持续一个月有余,参赛选手占比全校专任教师的50%, 24名专业人员全程评教评审,校党委书记、校长等学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,在覆盖范围、人员参与、严格评判、严格监督等方面创下多个历史之最。可以说,在学校大力整改教风学风、奋发追赶“2020申硕”指标、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背景下,举办这样一场教学竞赛意义重大。因为借助赛事,我们不仅有效检验了一线教学人员的整体水平,也为今后持续深化以“质量”与“效果”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明确了一定标准。
从竞赛效果来看,我校大部分教师专业精神强,职业道德感浓,在课堂规范、特色发掘等方面有较好经验;但仍有不少教师观念老化、思维固化,在教学组织、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,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。
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:高等教育要切实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”,不断实现“内涵式发展”。联系课堂教学,落实内涵式发展要求的直接指标就是“提升质量和吸引,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。”
这个“获得感”是一个动态指标,不是满足于一时之效,而需要持续长效推进。所以在全面竞赛结束之后,更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的是,如何通过常态化的“自我竞赛”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去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、留住学生的心;相较于有组织的竞赛,“自我竞赛”更多依靠个人内心自觉,要求教师主动倾听各方教学反馈,并以此为基自觉检验教学效果、自觉反思教学不足、自觉对接学生需求、自觉开展教学创新,不断在自我课堂改进与调整中提升教学实效。针对此次竞赛中呈现的问题与不足,除却出台强硬措施强力帮扶外,推行日常化的“自我竞赛”可能更为必要,更加长效。
教学竞赛虽告一段落,但是在全面教学改革的路上,真正的竞赛才刚刚开始。直面“双一流建设”之激烈赛场,任何的“歇歇脚、缓缓气”的念头都可能让我们重陷困顿。所以,唯有全力以赴、全力追赶,不断在“自我竞赛”中对标与反思,不断以自我督促带动自我进步,不断以个人觉醒之力推动学校更多更大的成长,才能真正做到不掉队、不落伍。
诚可谓:教学要有获得感,“自我竞赛”不能停。(涓涓细流)